【碳•研究】早期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再创新高 关键缺口仍危及全球进展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与世界气象组织周三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拥有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国家数量已创下119个的历史纪录。此外,自2015年以来,这些系统的综合能力已提升45%,反映出其预警能力的显著增强。然而,关键领域的缺口依然存在,这凸显了为实现“全民预警”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与世界气象组织周三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拥有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国家数量已创下119个的历史纪录。此外,自2015年以来,这些系统的综合能力已提升45%,反映出其预警能力的显著增强。然而,关键领域的缺口依然存在,这凸显了为实现“全民预警”
当地时间10月20日至24日,世界气象大会特别届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特别届会发出倡议,呼吁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学术界携手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共同保护社区和经济安全,应对极端气象灾害,为AI深度融入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观测、数据处理及预报
当地时间10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创历史新高,加剧地球面临的气温升高问题。
“不是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吗?这都寒露了,怎么还像蒸笼一样?”10月9日,武汉街头,一位老人一边擦汗一边喃喃自语。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武汉打破了两项历史纪录:全年高温日数最多纪录和最晚高温日纪录。
你有没有想过,当新闻里温柔地播报“烟花即将登陆”时,这个听起来像节日预告的名字,实际上意味着狂风暴雨和城市内涝?这种反差感正是近年来台风命名最魔幻的争议——那些诗意的名字,是否成了灾害的“糖衣炮弹”?
台风的命名并非随意决定,而是源自一套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协作机制,具有明确的历史演变和规则体系:
9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4年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发出严峻警告:全球水循环正日趋紊乱,极端水文事件在洪灾与干旱之间频繁切换,对生态系统、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平流层总臭氧含量明显高于往年,南极洲每年春季的臭氧洞规模也远低于1990至2020年的平均水准,显示臭氧层正在逐步愈合。
曾经,全球变暖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媒体广泛报道,环保组织积极呼吁,科学家也持续警示。然而,近两年来,这个话题似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那么,全球变暖问题真的得到解决了吗?